自動化設備換人服務商
誠邀世界各地加盟商代理合作
歡迎購買本公司產品的圖紙,用于自己生產,技術指導另外付款。
據報道,廣東、四川、河北、山西等21省區已相繼出臺對接《中國制造2025》的措施,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與此同時,工信部也在抓緊編制與《中國制造2025》配套的11個規劃。
眾多省份在推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中,都把推動智能制造來作為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特別是在互聯網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中,智能制造成為搶抓的制高點,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實施智能制造的好處是明顯的。它將給制造業帶來“兩提升、三降低”:
即指生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率的大幅度提升;
研制周期的大幅度縮短,運營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產品不良品率的大幅度下降。
智能制造的優勢顯而易見,可是,就全球智能制造的發展現狀來看,只有少數制造業國家,如美國、德國、日本、中國和韓國等正在進行智能制造的模型建構和實體實驗,而無論是美國重回制造業的“國家制造創新網絡”,還是德國的工業4.0,抑或是中國制造2025,總體上看,智能制造還處于起步的前期階段,真正產業化的智能制造還只是鳳毛麟角。在這個意義上,眾多省份把智能制造作為對接《中國制造2025》主攻方向,更多是一種前瞻性的規劃與愿景,真正落實起來并非易事。
事實上,中國智能制造尚處于起步階段,真正進入大規模的產業化應用還需時日。因為智能制造的根基在于強大的工業自動化作支撐。所以,眾多省份把產業轉型升級的著力點放在具有一定工業自動化基礎的產業上,這種超前意識無可厚非,但必須看到智能制造必須通過完善網絡系統和自動控制,再加上信息處理的升級和物聯網的全域化,最初級的智能制造才能形成。對此,在國內眾多產業中,僅僅只有少數電子信息產業的制造車間和汽車產業的組裝車間實現了機器人操作,絕大多數行業的大部分生產車間,還處于半自動化甚至人工操作的水平上。由此,中國要想在智能制造與其它幾個國家一較高下,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超越式發展,有規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強基固本,把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環節做好,在工業自動化這個關鍵點上有一個長足的進步與提升。